祖祖辈辈都在烧,为啥现在不让烧?四问秸秆焚烧!

作者:纽沃克 时间:2023-12-02 11:01:03阅读:

金秋十月,正是满目金黄,稻香四溢的丰收季节。然而,丰收过后,如何处理好遗留田地的秸秆成为争议话题,互联网上,关于“秸秆该不该烧”的讨论不止。有人宣扬秸秆焚烧的好处,认为“秸秆焚烧烧了几千年都没有污染”“焚烧后的草木灰是最好的肥料”“秸秆综合处理太花钱农民承担不起”。实际上,部分观点并不能站住脚,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需要厘清。

误区一:祖祖辈辈都在烧,为啥现在不让烧?

有人表示,秸秆焚烧的历史要追溯到农耕时代,是传袭上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。烧了几千年,为啥现在说禁就禁?

显然,这样的观点是错误地把秸秆焚烧和“烧荒”混为一谈。在古代,农田里烧掉的是野草,并不是秸秆。当时的秸秆可是宝贵的资源,是农村用能、养畜、房屋修缮的重要原材料。农民常常不遗余力地把秸秆拾回家、堆成垛,变成烧饭、烧炕的燃料,家里也多多少少养着几头牛羊,一亩三分地的秸秆足够牲口的饲料用量,更别提秸秆还能用来做床垫、编草帽、铺房顶等,哪里舍得扔在地里“付之一炬”。

上世纪90年代以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家用电器、煤气的普及和广泛使用,人们对秸秆的需求逐渐下降,机械化收割留下长长的茬也难以处理,严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,加上一些地区水稻、小麦播种时间紧张,就地焚烧这才成了无奈之举。

误区二:焚烧的秸秆是天然的化肥,一举多得为啥不烧?

的确,焚烧后的秸秆变成了草木灰,含有大量钾等元素,是天然的化肥原料,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。但是,也要看到,焚烧对土壤肥力造成诸多负面影响,“副作用”不容忽视。

有专家指出,秸秆焚烧会导致地面温度急剧升高,造成土壤中细菌、真菌和放线菌减少,微生物失活,土壤生态系统被破坏,农作物残骸不能被土壤所分解,土壤自身的生态循环无法发挥作用,导致土壤板结,耕作层变浅,降低土壤肥力,造成农作物产量的迅速减少。实验表明,每焚烧一次秸秆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0.2%—0.3%,焚烧秸秆过程中,土壤表层(0cm—5cm)有机质含量平均减少14.56%,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减少4.63%,土壤含水量下降14.68%。据测算,秸秆焚烧后,导致农作物减产5%—10%,直接影响农业收益。

实际上,“还而用之”比“一烧了之”更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。秸秆是很好的资源,一把火烧掉,秸秆中的有机质和氮养分等都白白浪费掉。土壤养分是在不断流失的,仅仅依靠化肥无法补充全部养分,把秸秆归还给土地,有助于将其中的矿质养分和有机物质归还给田地,这样的效果更好。

误区三:秸秆一把火就烧没了,能有多大污染?

烧秸秆能有什么污染?东北地区的朋友感受最为真切。数据显示,在刚刚过去的东北地区重污染过程中,黑龙江省大庆市、辽宁省朝阳市两个城市出现PM2.5重度污染天,黑龙江省哈尔滨市、绥化市两个城市出现中度污染天。11个城市PM2.5小时浓度超过150微克/立方米,其中哈尔滨、绥化PM2.5小时浓度超过500微克/立方米,PM2.5小时浓度峰值为735微克/立方米。

如此高峰值的PM2.5浓度,罪魁祸首就是秸秆焚烧。专家分析,每次秸秆密集焚烧后3—4小时,污染物排放快速累积叠加区域传输影响,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出现不同程度恶化。例如,10月28日21时大量秸秆焚烧逐渐结束后,大庆市PM2.5浓度于29日3时开始连续出现10小时超标现象,3—10时甚至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;29日和30日下午秸秆集中焚烧结束后,哈尔滨和绥化市夜间PM2.5浓度由轻度污染骤升至严重污染。

一亩农田秸秆焚烧看起来似乎污染程度小,但是“抛开密度谈程度”显然是不科学的。卫星监测显示,10月28日—30日,东北地区出现大量秸秆露天焚烧火点,其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、绥化市,吉林省长春市、吉林市、辽源市,辽宁省抚顺市等城市火点较为密集。在哈尔滨,一小时内竟然有2500个火点在同时燃烧。这些密密麻麻的火点不仅造成污染物逐渐累积叠加,还通过区域间传输相互影响,加重了区域污染程度。

图为10月28—30日东北地区秸秆焚烧火点分布图

图为10月28日0时—31日8时,哈尔滨及周边城市PM2.5浓度以及东北40座城市秸秆焚烧小时火点个数变化情况。

这样高浓度的污染对人体的损害是巨大的。在社交媒体上,一些当地网民吐槽空气弥漫“烟味”“糊味”“焦味”,喘不过气,更有人表示,这简直是“哮喘病人的地狱”。

误区四:秸秆烧掉最经济,综合处理还要花钱费时,农民不划算?

对于农民来说,实实在在的收益最为关键。这笔经济账该算,也一定要算清楚。

一算补贴账。为提高农民秸秆还田积极性,近年来各地政府争相发放补贴资金,补贴农民的经济成本。以黑龙江省为例,在黑龙江省发布的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显示,对全省行政区域内开展玉米秸秆翻埋还田、松耙碎混还田作业的,省级补贴每亩32元;开展玉米联合整地碎混还田作业的,省级补贴每亩20元;开展水稻秸秆翻埋还田、旋耕还田、原位搅浆还田作业的,省级补贴每亩20元。市级、县级政府也分别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制定补贴政策。

算下来,这笔补贴数目可观。在哈尔滨市巴彦县,省、市、县三级补贴合算下来,如果秸秆全量还田,每亩地能拿到80元。县政府委托农机合作社招募农机手干活,种地的农户不用掏一分钱。

二算肥力账。秸秆还田不仅能够增加土壤肥力,实现作物增收,还能节约化肥使用成本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卫建表示,在科学的秸秆还田技术下,往往第三年后就呈现增产趋势,平均增产5%—10%,甚至更高。另外,作物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养分投入,化肥施用量可以减少15%—20%,不仅作物不减产,而且地力还提高。2021年我国水稻、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的秸秆还田量约4.0亿吨,其养分含量相当于化肥1140.71万吨,以2021年国家农作物平均收购价来计算,秸秆科学还田每亩增产增收50元—100元,节约化肥成本每亩20元—40元。这一增一减,实现了节本增收的效果。

三算产业账。秸秆综合利用不仅惠及农民,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发展。如北京延庆依托农机合作社,建立了一套可持续运行的秸秆收储运模式。采用“农户+农机合作社+秸秆用户”的运行方式,在作物收获后,农机合作社利用秸秆捡拾打捆机进行秸秆打捆回收作业,并支付给农户一定的报酬,再由农机合作社将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出售给秸秆用户,用于加工秸秆肥料、饲料或燃料等。

农机合作社负责给农户解决净地问题,农户可以得到20元—40元/亩的秸秆销售收入;对秸秆需求企业来说,省去设备投入资金,也不用为找秸秆来源发愁;对农机合作社来说,秸秆打捆业务可以填补每年11月份至来年2月的农闲时间,使其全年有活儿干、有收入,拓宽了业务面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506286977#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
最新文章
橙黄橘绿猜指是什么生肖,释义解释词语落实
2025-05-04
是的呢,你安排一下猜指是什么生肖、最佳谜底落实解释
2025-05-04
三来见五并二数,实地入胍旺千年猜指是什么生肖,答案成语释义解释
2025-05-04
家徒四壁,食饼充饥,一时不幸等转机;刻苦坚忍,诚实谦卑,时来运到就起飞猜指是什么生肖,成语落实解答分析
2025-05-04
家徒四壁,食饼充饥,一时不幸等转机猜指是什么生肖刻苦坚忍,诚实谦卑,时来运到就起飞猜指是什么生肖,最佳释义解析成语
2025-05-04
欲钱看冬天的大葱猜指是什么生肖,精选落实解释
2025-05-04
和平世界永太平,琅虎不在多做怪猜一肖,成语解释释义落实
2025-05-04
欲钱买农民家养的动物、最佳谜底落实解释
2025-05-04
三字四字都是蓝,二门得九单数来猜一肖,最佳释义解析成语
2025-05-04
残酷无情打指一什么生肖、词语落实释义解释
2025-05-04
双数特马金水数,开门见喜申时贵猜指是什么生肖,成语解释释义落实
2025-05-04
最后七字我来猜,是虎是龙细心想猜指是什么生肖,最佳解释释义答案
2025-05-04
地上走来水里游,自有醉客去跟进猜指是什么生肖,成语解释释义落实
2025-05-04
不三不四是什么生肖,最佳释义解析成语
2025-05-04
春风得意是什么生肖,精选落实解释
2025-05-04
关河万里寂天烟猜指是什么生肖,答案成语释义解释
2025-05-04
五湖四海喜迎春,一九梅花报春红打指一什么生肖,精选落实解释
2025-05-04
火树银花明盛开,生龙活虎闹新春打指一什么生肖,答案成语释义解释
2025-05-04
荒郊野外雨纷纷,拨云见日新风尚打指一什么生肖,成语解释释义落实
2025-05-04
天边晚霞映美景是什么生肖,成语落实解答分析
2025-05-04
回回天有力。特马二尖猜指是什么生肖,答案成语释义解释
2025-05-04
雨打风吹是什么生肖、最佳谜底落实解释
2025-05-04
大门逢旺四三只猜指是什么生肖、词语落实释义解释
2025-05-04
满腔义愤是指什么生肖、词语落实释义解释
2025-05-03
且战且走指代表什么生肖、词语落实释义解释
2025-05-03
且战且走是指什么生肖、词语落实释义解释
2025-05-03
几许业报,岌岌可危。雨滴落地起水泡。旦夕祸福,神仙难救。二五一十在其中。猜指是什么生肖,精选落实解释
2025-05-03
旦夕祸福,神仙难救。二五一十在其中猜指是什么生肖,成语落实解答分析
2025-05-03
今期羊鸡猴出特,五一连合九来开猜指是什么生肖,最佳解释释义答案
2025-05-03
五一连合九来开猜指是什么生肖;解释作答落实解答
2025-05-03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