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下五上出魂来,飘飘然然是何人是指生肖兔、蛇、鸡。 中的词语是在十二生肖代表生肖兔、蛇、鸡、龙、狗。
“三下五上出魂来,飘飘然然是何人”这一句看似神秘,实则暗藏生肖文化的玄机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数字与动物往往有对应关系,“三下五上”可以理解为“三”对应“兔”(地支第四位卯兔,但民间有“三窟之兔”的说法),而“五”则常与“蛇”或“鸡”关联(如“五毒”含蛇,“五德”指鸡)。飘飘然然则更似形容轻盈灵动的动物,如兔子的跳跃、蛇的蜿蜒、鸡的翩然姿态。
这一成语并非古籍原文,而是民间俗语演变而来,用以形容某种恍惚、出神的状态,类似于“魂不守舍”,有趣的是,这种状态与某些生肖的特性不谋而合——兔子的机敏警觉使其常处于“一惊一乍”的状态,而蛇的蜕皮过程也被古人视为“脱胎换骨”的象征。
在成语诗句中,类似意境的表达并不少见。
“狡兔三窟魂不定,一朝惊起似飞蓬。”
这句诗描绘了兔子的多疑与敏捷,而“魂不定”恰与“出魂来”呼应,兔子的生活习性使其常处于警惕状态,古人借此比喻人心浮动、难以安定的情绪。
另一句相关的诗句是:
“金鸡报晓魂归位,五更梦醒是何人?”
这里,“魂归位”与“出魂来”形成对比,鸡的报晓象征着清醒与回归,而“飘飘然然”则可能是梦境与现实的交错,这种对比恰恰体现了成语的深层含义——人在恍惚与清醒之间的微妙状态。
记得小时候读《聊斋志异》,其中一篇《蛇人》讲述一条通灵的白蛇与主人的故事,蛇在故事中既能幻化人形,又能“飘飘然然”穿行于山林,与“三下五上出魂来”的描述极为相似,这种亦真亦幻的描写,让我对蛇的灵性产生了深刻印象。
同样,在民间传说中,鸡也被视为能“通阴阳”的动物,尤其是“五更鸡鸣”时,据说鬼魂必须回归阴间,这种神秘色彩使得鸡在成语中常与“魂”相关,鸡飞狗跳魂不宁”等俗语。

在现代语境中,“三下五上出魂来”可以形容一个人心不在焉、神游天外的状态。
他这几天总是“三下五上出魂来”,问他话也答非所问,活像只受惊的兔子。
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,将人的精神状态与生肖动物的特性结合,使得表达更加生动。
“飘飘然然”也可以用来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,
他刚升职就“飘飘然然”,走路都带风,活像只骄傲的公鸡。
这种表达既幽默又形象,符合汉语成语“借物喻人”的传统。
通过对“三下五上出魂来,飘飘然然是何人”的解读,我们发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,更是文化的载体,生肖动物的特性被巧妙地融入其中,使得抽象的情绪或状态有了具体的象征。
无论是兔子的警觉、蛇的神秘,还是鸡的灵性,它们都在成语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,这也提醒我们,学习成语时,不妨多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,或许会有更深的领悟。

(全文完)